“先定主枝,每根樹保留3至4根主枝,兩主枝之間成120度角。再定側枝,過于直立、過細、過弱及交叉、重疊的側枝都要去掉,保證主枝的通光率在30%以上。修剪后的枝條分布情況是‘大枝少而稀,小枝多而密,從屬分明,錯落有序’……”
冬天的重慶市開州區(qū)長沙鎮(zhèn)滿目金黃,果香襲人,每年11月到次年4月都是長沙鎮(zhèn)柑橘豐收的時節(jié)。重慶市開州區(qū)長沙鎮(zhèn)永利村黨支部以黨員冬訓為契機,采取“送技能到村”的方式,邀請奉節(jié)縣臍橙中心農藝師方傳貴到村講解柑橘的種植與日常管護,做到群眾不出遠門就能提升技能。
“這樣的培訓太實用、太接地氣了,讓腿腳不太方便的我們在家門口也能接受如此專業(yè)的培訓,下次有機會的話我還要參加。”永利村種植戶鄧本兵說道。
將課堂搬進田間地頭,點對點地解決問題,這只是開州區(qū)黨員冬訓工作的一個縮影。自2023至2024年度冬訓工作開展以來,開州區(qū)創(chuàng)新形式載體,打造三類課堂,推動黨員冬訓向可視化、嵌入式、互動化轉變。按照“黨員群眾需要什么、黨課送什么”的原則,開設了板凳課堂、車間課堂、田間課堂等形式多樣的“實境”課堂,開展沉浸式現場教學,點對點教技術、面對面開“處方”;針對外出流動黨員參加冬訓不方便、時間不靈活問題,打造“指尖”課堂,通過將“面對面”集中授課轉換為“屏對屏”的線上學習,讓支部流動黨員可以隨時看、隨時學,真正實現冬訓學習全員覆蓋,不漏一人;把學習主陣地建在為民服務一線,在黨群服務中心、農家書屋、勞動者港灣等線下集中站點,打造家門口的“驛站”課堂,放映黨教片、舉辦讀書分享會等活動121場次,讓黨員在驛站中隨時學、隨需學,積極營造處處可學、時時能學的濃厚氛圍。
開州區(qū)黨員教育中心相關負責人說,“我們通過打造三類課堂,打破了傳統(tǒng)模式的局限,激活黨員冬訓‘加油站’,讓黨員冬訓更接地氣、更聚人氣、更有活力。”
此外,開州區(qū)還將冬訓工作與為群眾辦實事相結合,以“察民情”作為著力點,將“解民憂”作為關鍵點,把“暖民心”作為落腳點,在實踐過程中“學思踐悟”,以做實民生“微實事”撬動群眾“大幸福”,讓黨員冬訓有“力度”更有“溫度”。
在開州區(qū)敦好鎮(zhèn)水田社區(qū),為讓轄區(qū)內困難群眾溫暖過冬,敦好鎮(zhèn)依托黨群服務中心,采取“黨員+志愿者”形式,組織青年黨員、大學生志愿者120余人,廣泛開展“老友所愛”“大手拉小手”“伴你同行”“潔小青”等志愿服務活動100余次,為留守老人宣傳用電、用火、用氣安全常識,為留守兒童“書”送愛心,提供各類興趣輔導、親情陪伴、心理輔導等各類服務,為殘疾人免費進行健康體檢,講解惠殘助殘政策,清理路邊雜草、開展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整治,把關懷和溫暖送到一線,打通服務群眾“最后一百米”。
據統(tǒng)計,自2023至2024年度冬訓工作開展以來,開州區(qū)累計組織45支“黨員先鋒”志愿服務隊,結合“學習身邊榜樣”活動,開展新春送春聯、冬季送溫暖等活動800余場次,辦理各類“冬訓”實事1200余件,有效把接地氣、冒熱氣的志愿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;征集鄉(xiāng)村振興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、創(chuàng)新基層社會治理、網格管理等工作的金點子、好創(chuàng)意200余條;引導黨員干部、無職黨員開展立足崗位作貢獻、踐承諾等活動,讓冬訓課堂成為民意征集點、居民議事堂,開展民事代辦300余件,解決問題近700個,真正把黨員冬訓成果轉化為履職擔當的實際行動。
開州區(qū)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,“下一步,開州區(qū)將緊扣初心使命,堅持理論先行,強化學用結合,不斷豐富內涵、創(chuàng)新形式,為冬訓注入‘新活力’、提升‘新動力’、增添‘新魅力’,確保黨員冬訓工作常訓常新。”
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