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观看日本a视频,99re在线视频日韩,国产精品天天看天天限,亚洲欧美中文高清在线专区

      <small id="cxrws"><menuitem id="cxrws"></menuitem></small>
      <td id="cxrws"></td>
    1. 1 1 1

      黨史百問 | 出席黨的一大的代表在大浪淘沙中有著怎樣的歷史命運?

      共產(chǎn)黨員網(wǎng) 打印 糾錯
      微信掃一掃 ×
      收聽本文 00:00/00:00

        9.出席黨的一大的代表在大浪淘沙中有著怎樣的歷史命運?

        1921年7月,中國共產(chǎn)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(今興業(yè)路76號)召開。國內(nèi)各地的黨組織和旅日的黨組織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大會,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。共產(chǎn)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出席會議。陳獨秀、李大釗兩人均因事務繁忙未出席會議。

        這13名代表是:上海的李達、李漢俊,北京的張國燾、劉仁靜,長沙的毛澤東、何叔衡,武漢的董必武、陳潭秋,濟南的王盡美、鄧恩銘,廣州的陳公博,旅日的周佛海以及受陳獨秀派遣的包惠僧。

        在這些代表中,年齡最長的45歲,最小的19歲,平均28歲,毛澤東當時還沒有滿28歲。參加會議的這些代表都是社會上還不知名的“小人物”,但正是這些“小人物”卻有著沖天干云的大抱負——他們以改天換地的豪邁氣概,一心要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國土上創(chuàng)立一個新的合理的社會。

        △黨的一大會場(雕塑)

        這個隊伍在前進過程中,也經(jīng)歷了分化和重新組合。有的始終堅持下來,成為黨的領導人,如毛澤東、董必武;有的英勇犧牲了,如李漢俊、何叔衡、陳潭秋、鄧恩銘;有的積勞成疾病逝了,如王盡美;有的中途離開黨組織,如李達、劉仁靜、包惠僧;有的成為黨的叛徒,如張國燾、陳公博、周佛海。

        從這些代表的不同歷史命運可以看出,殘酷的革命斗爭猶如大浪淘沙,黨正是在這個進程中,變得更加堅強有力。

      發(fā)布時間:2022年03月17日 16:37 來源:共產(chǎn)黨員網(wǎng) 編輯:許建文1 打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