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观看日本a视频,99re在线视频日韩,国产精品天天看天天限,亚洲欧美中文高清在线专区

      <small id="cxrws"><menuitem id="cxrws"></menuitem></small>
      <td id="cxrws"></td>
    1. 1 1 1

      李江:初心閃耀在托什干河畔

    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黨委組織部、阿克蘇地區(qū)“訪惠聚”辦公室

      共產黨員網 打印 糾錯
      微信掃一掃 ×
      收聽本文 00:00/00:00

     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

        托萬克麥蓋提村位于南疆阿克蘇地區(qū)國家級深度貧困縣烏什縣,坐落于美麗的托什干河畔,距離國境線只有幾十公里。2017年,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黨委組織部選派李江到烏什縣參加駐村扶貧工作,今年4月份,他又主動承擔重任,擔任烏什縣前進鎮(zhèn)托萬克麥蓋提村第一書記、工作隊長。李江把自己所有熱情都投入到了托什干河畔的貧困群眾身上,連續(xù)4年的駐村生活,讓他變得黢黑,他將此視作與村民打成一片的見證和收獲。

        勇擔責任:一張藍圖干到底

        托萬克麥蓋提村土壤鹽堿大,糧食收成始終不好,1400多人的村子,貧困人口就有230多人,曾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村。近幾年來,駐村工作隊和村“兩委”立足村里自然稟賦,把發(fā)展林下黑木耳種植作為精準扶貧的一項富民產業(yè),先后建起黑木耳菌棒廠、種植基地,輻射帶動本村及周邊村600余戶貧困戶種植,戶均增收達4000元,現在該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示范村。

        “新的征程,新的起點,深感肩上責任更重了。”李江提前半個多月來到托萬克麥蓋提村,白天他帶著村干部調研村里的扶貧企業(yè)、合作社,晚上與老隊員交流,整理資料、分析情況,了解掌握村情民意和產業(yè)發(fā)展規(guī)劃,還沒有正式上任,他的筆記本上就密密麻麻記滿了村里的各類信息和發(fā)現的問題。

        “產業(yè)是我們村實現脫貧和發(fā)展的基礎,產業(yè)興旺,鄉(xiāng)親們的收入才能穩(wěn)定增加,必須堅持不懈、一以貫之,努力把小木耳做成大產業(yè)。”李江做足功課之后,便與駐村工作隊員、村“兩委”一起謀劃下步工作重點,細化完善村里的扶貧產業(yè)發(fā)展規(guī)劃,明確繼續(xù)把做強做優(yōu)黑木耳產業(yè)作為發(fā)展特色產業(yè)的著力點,穩(wěn)步推進全面脫貧與鄉(xiāng)村振興有效銜接。

        正確的路線確定之后,干部就是決定因素。李江與工作隊新隊員、村“兩委”班子成員逐一談心談話,交流思想感情,了解掌握干部的思想動態(tài);組織召開村干部作風建設專題會議,集中兩天時間對駐村工作隊員、村干部、警務室民警、村企負責人等各支力量開展紀律作風教育,全村干部職工的思想得到明顯統(tǒng)一。為了讓新隊員盡快進入角色,他牽頭推行“2+1”幫帶機制,確定一名老隊員和村干部共同幫帶新隊員,每天一起開展工作、傳授經驗,確保了村里各項工作銜接有序、力度不減。

        “李書記工作思路很清晰,而且非常謙虛,什么事都和村干部商量,我們都愿意跟著他干!”托萬克麥蓋提村黨支部書記艾力·吾甫爾說。

        鄭重承諾:扶貧路上不停步

        “我們要把托萬克麥蓋提村建設成幸福美麗的家園,讓鄉(xiāng)親們都過上比葡萄還甜的好日子。”這是李江在第一次村民大會上,向全體村民作出的鄭重承諾。

       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,也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。李江深知,托萬克麥蓋提村雖然已脫了貧、摘了帽,但經濟基礎仍然相對薄弱,個別村民生活還有不少困難,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的任務十分艱巨。他想得最多的是如何鞏固產業(yè)基礎,培養(yǎng)扶持一批黨員致富能手,打造一支“永不走”的工作隊,形成一套好的發(fā)展機制,讓村民富在產業(yè)鏈上。

        李江先從產業(yè)提質增效入手,引進當地農業(yè)龍頭企業(yè),招來專業(yè)的管理和技術團隊,對黑木耳產業(yè)孵化園進行改造升級,根據市場需求研發(fā)多種菌類原種,將單一的黑木耳種植拓展到靈芝、香菇、柳樹菇、雪蓮菇等附加值高的特色菌類,引導村民種植;接著他又在延伸食用菌下游產業(yè)鏈上做文章,依托生態(tài)園3A級景區(qū)和全國生態(tài)文化村品牌優(yōu)勢,大力發(fā)展鄉(xiāng)村旅游,開發(fā)菌類采摘、鄉(xiāng)村民宿、餐飲服務、房車營地等項目,打造集觀光采摘、美食體驗、文化普及于一體的食用菌主題樂園,實現農、工、旅三產融合,帶動50余名村民就業(yè),探索出了“特色種植+鄉(xiāng)村旅游”的發(fā)展路子。

        在鞏固產業(yè)基礎的同時,李江圍繞培育新型職業(yè)農民下功夫,一方面,通過實地走訪、廣泛推薦、精準識別,對全村有一技之長的能工巧匠、致富能手、大中專畢業(yè)生、村組干部、退伍軍人、民間藝人等摸底登記,建立160多人的本土實用人才庫,分類開展針對性跟蹤培養(yǎng),促進他們發(fā)揮帶富作用;另一方面,積極爭取項目支持,在村開辦汽車駕駛、家電維修、面點制作、縫紉等培訓班,累計培訓400余人次,有356名學員在二、三產業(yè)實現就業(yè),自主創(chuàng)業(yè)達37人。

        “開這個蛋糕店,我花了不到3000塊錢,其余都是工作隊幫助的,現在每月都有1500元收入,而且農忙時我還能干地里的活。”村民阿吉熱姆·艾麥提正在準備原料和餐桌,打算在店里增添涼皮、涼面、薯條等小吃,說起今后的生活,她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。

        愛民情深:扶危濟困寫赤誠

        “扶貧和幫困是改善民生的兩個輪子,兩個都抓住了,村民的幸福生活才有保障。”李江是這樣說的,也是這樣做的。

        村里誰家有病人、誰家生活困難、誰家的主要勞動力外出務工......李江都如數家珍。村民馬木提·穆薩的女兒患腦瘤,多次治療花去了家里的所有積蓄,一家人的日子陷入了谷底。李江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,只要有時間就去馬木提家里看望,送去面粉、大米、食用油......每次治療臨行前,他都會趕過去叮囑馬木提安心治病,安排村干部輪流幫著照顧孩子、干農活。李江不僅幫忙報銷醫(yī)療費,還與村“兩委”商量決定從村里的愛心基金拿出一萬元救助馬木提家。馬木提說:“多虧了黨的好政策,才讓我們一家渡過了難關!”

        李江不僅熱心幫助小家庭,更操心著村里的大事。7月中旬以來,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,他想在前頭、沖在前面,第一時間召集村組干部、醫(yī)務人員、警務人員召開緊急會議,制定方案、明確措施,迅速織起村級防控網。安排完任務,他又帶著工作隊員、村干部分組統(tǒng)計村里米、面、油、蔬菜等生活物資需求情況,連夜趕到縣里的糧油公司、蔬菜基地,使出渾身解數拉回了3噸村民必需的生活物資。

        “守護好每一個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,就是我們抗擊疫情的最大任務。”李江以身作則,帶著工作隊員、村干部入戶開展防疫宣傳,為村民熬中藥、送菜送面、拉運飼草料、聯系商家收購村民的小麥......每天都工作到深夜,隊員們都休息了,他還要到村里的各個疫情防控卡點檢查一遍。一連30多天,李江沒睡過一個安穩(wěn)覺,接電話接得耳朵疼,眼里布滿紅血絲,他說:“鄉(xiāng)親們打電話來肯定是遇到了難處,我們辛苦點,鄉(xiāng)親們就能好過點。”

        李江在扶貧路上踐行初心使命,干一處響一處,走一路富一路,贏得了群眾真心點贊。

      發(fā)布時間:2020年08月21日 08:03 來源:“中國組織人事報”微信公眾號 編輯:宿黨輝 打印